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各类呼吸道感染,每年儿童大约被感染6~9次,青少年和成人大约2~4次。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 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主要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有:
1) 普通感冒
2) 急性病毒性咽炎、喉炎
3)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4) 咽结膜炎
5)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下呼吸道感染为急性病程 ( 病程≤21d),常见症状为咳嗽,其他症状如咳痰、呼吸困难、喘息、胸痛,并除外如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其他原因的疾病。
主要下呼吸道感染病症有:
1) 急性支气管炎
2) 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4) 支气管扩张伴发感染
5) 肺脓肿
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不同,病毒没有细胞壁,对于抗生素不敏感,因而抗生素的使用不能帮助清除病毒。区分感染的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病毒,既有助于控制传播途径,对人群采用预防措施,也是区别感染病因对临床选用针对性药物治疗患者、避免滥用抗生素的非常重要。
目前已证明,80%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和大部分的下呼吸道疾病是由细菌外的病原体引起,其中以呼吸道病毒最常见[1]。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冠状病毒、博卡病毒。
治疗方案上,流感病毒有一线治疗药物——奥司他韦,但该药物的最佳使用时间是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作为替代药物,也可用于治疗流感病毒;其他的呼吸道病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需要临床根据实际情况对症治疗。
因这些病毒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且临床症状相似,临床医师无法进行准确的区分,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极大困难。比如,普通感冒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而诊断,但须排除其他疾病;而其外周血象和感染症状与部分上呼吸道感染非常相似,在不做病原学检测的情况下,鉴别诊断有难度[2]。
目前主流的几种病毒检测方法,简单介绍:
1、病毒分离培养是确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对新发或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的发现和确诊具有重要意义,但需时较长、实验条件要求较高,不是临床检测的常规项目[3,4,5]。
2、核酸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快速诊断的首选方法[3,4,5,6]
3、合格标本的病毒抗原检测可作为早期快速诊断的初筛方法,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方法,对其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史和临床症状综合考虑,必要时使用核酸检测或病毒分离培养进一步确认[4,5]。
4、血清特异性病毒抗体检测是回顾性诊断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mahony jb.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viruses by molecular methods. clinmicrobiol rev. 2008oct;21(4):716-47.
2 陆权,安淑华,艾涛等.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 sep;28(9):680-6.
3 baronej, miller jm, weinstein mp, et al. a guide to utilization of themicrobiology laboratory for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13recommendations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 and the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asm)(a). clin infect dis. 2013aug;57(4):e22-e121.
4 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编撰专家组.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 10 ): 725-734
5 us centers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terim 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use ofinfluenza diagnostic tests during the 2009-10 influenza season.http://www/cdc.gov/h1n1flu/guidance/diagnositc_tests.htm.
6 zumla a,ai-tawfiq ja, enne vi, et al. rapid point of care diagnostic tests for viraland bacteri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needs, advances, and futureprospects.lancet infect dis. 2014 nov;14(11):1123-35.